綠色建筑垂直綠化幕墻關鍵技術措施研究
研發適用于既有居住建筑的垂直綠化植物幕墻施工成套技術措施,包括系統構造、節點大樣、植物選擇、種植介質、灌溉系統、排水系統、結構支撐體系、連接構造、防水體系、安裝、施工工藝等,解決垂直綠化植物幕墻在設計、施工、維護管理方面的技術瓶頸問題。
研發適用于居住建筑的垂直綠化模塊化技術措施,形成設計、施工、加工、安裝、維護與運營管理的系統集成技術措施,為既有居住建筑的綠色化改造提供技術支撐。
提出的居住建筑垂直綠化植物幕墻施工成套技術措施,對于降低能耗、緩解熱島效應、降低室內溫度、改善住區環境、降低噪聲、降低微塵PM2.5的危害、美化環境、增加城市綠地覆蓋率、提高住宅品質等,具有很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綠色建筑室內空氣質量控制技術研究
建筑能耗和室內環境是人類面對的兩大問題,項目研究以室內空氣質量控制為目的,一方面建立室內顆粒污染物控制的理論數學模型,正確分析其影響因素,解決室內顆粒污染物的最佳控制方法;同時,系統化空氣過濾器設計、選擇與應用的理念與方法,并開展高效節能的空氣過濾裝置設計。另一方面,分析現行基于室內空氣品質需求的混合氣體控制指標,確定最佳的新風量控制標準,并提出確定通風空調系統最小新風量的計算原則與方法。
夏熱冬冷地區公共建筑風空間設計創新策略研究
本研究課題通過對夏熱冬冷地區公共建筑尤其是展覽建筑被動式通風節能設計現狀的調研分析,針對當下問題,提出夏熱冬冷地區公共建筑風空間設計這一新概念,將建筑通風節能這一輔助性技術視為公共建筑功能與空間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為研究出發點,在對夏熱冬冷地區公共建筑中展覽建筑的通風特點和組織形式分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展覽建筑這一公共建筑類型,在設計研究中,通過將風空間設計這一概念貫穿于場地分析、功能組織、空間整合等設計流程,創造出新的展覽建筑空間和新的建筑通風設計技術手段,為建筑通風設計以及公共建筑設計創新提供新的思路、理論和策略。
綠色校園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及量化評價研究
隨著經濟和教育的發展,校園建筑常規能源的消耗量越來越多。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建筑節能的重視程度日趨提高以及國家綠色建筑標準的提出,可再生能源作為清潔環保且循環可再生的能源,越來越多地被廣泛利用于校園建筑。但是目前,國內行業標準中對可再生能源的評價,僅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收益占總能源消耗需求的百分比作為評價指標,存在不足之處。且目前對可再生能源利用評價的研究文獻較少,對綠色校園可再生能源的量化評價更少,因此對綠色校園可再生能源的量化評價研究顯得更為重要。
本研究根據校園建筑的特點及建筑所在地可再生能源的資源等,提出適宜于校園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及設計要點;并結合相關標準規范與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特點及影響因素,總結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分析與評價的定量和定性指標。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各指標相應權重,建立綠色校園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化評價模型。并以一個校園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實例,用本研究提出的量化評價方法和國家標準分別對系統進行評價,驗證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寒冷地區工業建筑節能關鍵技術體系研究
工業建筑由于其自身特點原因導致能耗一直居高不下,加之近年對民用建筑節能研究過多而對工業建筑節能有所忽視,更加劇了工業建筑領域能源資源的浪費情況。在21世紀,無論新工業建筑的開發還是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將始終與低碳、環保、節能、可持續等方面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探討工業建筑節能關鍵技術體系及其室內外環境控制調節技術對于節能減排、營造安全健康生產環境十分重要。本項目立足寒冷地區,以典型工業建筑廠房為研究對象,開展能耗調查統計、室內外環境狀況分析,希望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種能源消耗基礎數據統計庫;針對新建工業建筑,從設計、通風空調系統、自然通風、圍護結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發面開展節能設計關鍵技術體系研究;針對既有工業建筑,從室外微氣候環境、室內環境要求及控制等方面開展節能改造及環境調節控制關鍵技術研究。以期推動我國工業建筑節能領域關鍵技術及相關規范標準的發展,實現工業建筑健康可持續發展。
綠色公共建筑技術集成應用效果檢測與評估研究
我國綠色建筑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截止2015年1月,全國已經評選出2538項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其中設計標識2379項,運行標識159項,獲得綠色建筑運營標識的項目僅僅占比為6.7%。綠色建筑實際運行效果如何,如何提高綠色建筑的整體水平和質量,是目前綠色建筑面臨的重點問題。本課題針對綠色建筑發展中的關鍵技術,以徐州地區的實際工程為例,通過對用戶對使用效果的定性描述,利用實測和軟件評估的方法進行定量分析,評價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的效果,并對綠色建筑效果不佳的項目進行優化建議。加強綠色建筑運行階段的檢測與評估,積累大量有關綠色建筑實際運行效果的數據,為評價指標量化和綠色建筑技術改進提供數據來源和支撐,完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提升我國綠色建筑的整體水平和質量。
夏熱冬冷地區中庭建筑光熱環境節能設計研究
中庭是現代建筑常用的空間形式,它不僅可以營造出集中、共享的公共空間還可以改善中庭建筑內部的光熱環境,調節建筑內部的微氣候,進而實現建筑節能。國內外學者主要采用物理模型及軟件模擬的方法,對中庭建筑的光熱環境分別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目前對基于建筑中庭光熱環境實測的研究偏少,對特定氣候條件下建筑中庭的光熱環境研究則更少,另外對中庭的光環境和熱環境往往是分別研究,但事實上一個中庭建筑有良好的采光設計,在采光方面節能,并不一定意味著其在熱環境方面也節能。因此本研究針對夏熱冬冷地區的中庭建筑,通過實地測量3-4棟建筑中庭內部的物理環境參數(光照度、溫濕度、表面溫度和風速)以及運用軟件模擬的方法來綜合研究中庭光環境及熱環境的最優節能設計策略。該研究可減少中庭建筑設計的盲目性,為今后建筑師設計中庭建筑,節約能耗,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綠色建筑整合設計方法研究
本課題以已有的綠色建筑相關理論和整合設計方法及應用為基礎,從綠色建筑整合設計的角度進行研究,選取綠色建筑的設計全過程作為研究對象,對綠色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設計方法進行探索,尋找可能實現此目標的設計方法,并加以梳理建構,并嘗試提出一些可供使用的關鍵技術來應對現存綠色建筑設計中無指導性原則的現狀。力圖從整合設計的角度提出一些指導性的理論,并提出適用于當下綠色建筑實踐的設計方法,以應用于今后的綠色建筑設計上。
首先,依據綠色建筑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理念,以傳統建筑設計方法理論為基礎,通過對于傳統的建筑設計方法的分析,比較分析研究綠色建筑實踐中設計方法的獨特之處,探索其根源及其目標,尋找綠色建筑實踐在整個發生發展過程中具備特定的積極影響力的重要的因素。然后分析總結得出全過程綠色建筑設計的方法。最后以此方法為實踐依據,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實踐驗證。
深圳盛達森,平板導熱儀,導熱系數測定儀,遮陽系數檢測設備,導熱系數,材料導熱,熱阻,GB/T10294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傳熱系數,GB/T2680,GB/T21186,JGJ/T151 可見光透射比,遮蔽系數,遮陽系數,GB/T2680,JGJ/T151 中空玻璃露點,中空玻璃,GB/T11944 反射隔熱材料,反射隔熱涂料,太陽光反射比,建筑用反射隔熱材料,GB/T25261,JGT235 反射隔熱材料,反射隔熱涂料,半球發射率,建筑反射隔熱涂料,JG/T235 建筑材料燃燒,單體燃燒,GB/T 20284 建筑材料燃燒,燃燒熱值,GB/T 14402 建筑材料燃燒,可燃性試驗,GB/T 8626 建筑材料燃燒,不燃性試驗,GB/T 5464 建筑材料燃燒,氧指數測定,GB/T 2406 傳熱系數、熱阻、熱流計,溫度熱流檢測,建筑用熱流計,JG/T 3016,JGJ/T132 恒溫恒濕設備,恒溫恒濕實驗室,水泥養護,混凝土養護,濕養護,干養護,混合砂漿養護、防水材料養護、涂料養護 恒溫恒濕設備,恒溫恒濕實驗室,水泥養護 恒溫恒濕設備,恒溫恒濕實驗室,水泥養護,水泥養護水槽 建筑聲學測試系統,建筑聲學測量,空氣隔聲檢測,樓板撞擊隔聲檢測,廳堂聲學測量,門窗隔聲檢測,隔聲性能,墻體隔聲檢測,GB/T 50121,GBJ 76-84,GB/T 20247 門窗物理性,氣密性,水密性,抗風壓,門窗三性,GB/T 7106 門窗保溫性能,外窗保溫性能,傳熱系數,GB/T8484 墻體保溫,穩態傳熱,防護熱箱法,GB/T 13475 透光圍護結構,得熱系數,外遮陽,GB/T30592